发表时间: 2019-10-25 14:28:43
作者: 义门功夫
来源: 心理咨询师许华楠
浏览:
在本文关于人格障碍的分类之一——反社会型人格障碍(ASPD)做出解释,在本文中,你将了解到:
一.概述
二.病因
三.症状
四.一些判断依据
五.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和少年反抗期的区别
六. 最后
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特点是持续的无视行为后果和他人权利。患者常为了个人利益进行非法,欺骗,剥削,鲁莽的行为,缺乏悔恨。具体包括:
由于反社会型人格者善于欺骗,以上的表现在与患者在初识时,未必会显示出来,可能给人理性、高EQ、善良、随和、低调、谦逊、无害的印象,由于内心不受约束,甚至显得更有魅力,时间长了之后,才能发现他们缺乏同理心、悔恨和羞耻的心理特质,自私自利又冲动的性格。
发病率各不相同,普通人群中为1%-3.6%。男性比女性更常见(6:1),并且有很强的遗传性。
遗传和环境因素(例如,在儿童时期被虐待,父母对孩子忽冷忽热)有助于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发展。
患者的一级亲属发生该障碍的机会比普通人群高。不论是养父母还是生物学父母患该障碍都会增加孩子的患病风险。
如果在10岁之前品行障碍(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期出现的持久性反社会型行为、攻击性行为和对立违抗行为)伴随着注意力缺失或者多动症,成年期发生反社会人格障碍的危险性会增加。
① 行为无计划
患者容易冲动,不提前规划,不计后果,不顾自己或他人的安全。因此,他们可能会突然改变工作,家庭,或人际关系。开车时,他们可能会超速行驶或酒驾,有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。他们可能使用毒品。
② 无社会责任感
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患者表现为对他人和被毁坏财产的漠视,对骚扰他人或偷窃的行为无所谓。他们可能会欺骗、利用、诱惑或操纵别人得到自己想要的(比如金钱,权力,性)。
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常在社会和经济上不负责任。他们可能经常毫无计划地换工作。可能在有条件时不去工作。他们可能不支付账单,拖欠贷款,或者不支付子女抚养费。
③ 行为具有攻击性
患者往往容易被挑衅并且具有攻击性,他们可能会打架或虐待配偶或伴侣。性关系上,他们不负责任,并且利用性伴侣,无法保持一夫一妻制。
④ 认知偏差
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缺乏悔恨行为。患者可能会通过抱怨自己受到的伤害(如他们为犯罪承担的后果)或者生活的方式(如不公平)合理化自己的行为。他们不愿被人摆布,并为自己的利益不惜任何代价。
缺乏对他人同情,对他人的权利和痛苦表现为蔑视或淡漠。
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往往自我评价很高,并且自以为是或傲慢。某种程度上可能被认为很迷人,夸夸其谈,并为自己的利益轻易许诺。
判断反社会型人格障碍,患者必须持续存在无视他人的权利,以下情况存在3种以上,可能存在反社会人格障碍:
十八岁以上才可被确立此障碍
反社会人格障碍一旦形成会持续加重,在少年后期达到高潮。而这个时候正常的少年也处于青春期这个风口浪尖。青春期的反抗和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在这时变得不易区分。
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作为一种自身的特质,没有证据表明任何一种特定的治疗可以得到显著的疗效,很难随着年龄的增加得到改善。青春期的反抗属于一种发展性危机,只要过了这个尴尬的结点,很多问题都可以自然变好。所以与其他人格障碍不同的是,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必须在成年后才能判断,以免跟少年反抗期混淆。
对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,通俗的治疗手段对反社会型人格者效果甚微。原因便在于反社会型人格者并不会意识到自己有问题,因此几乎不会主动寻求专业帮助;其次,他们擅长说谎和操纵别人,这也会为治疗带来很多麻烦和风险。因没有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,很多时候治疗的目的是达到其他一些短期的目标,比如避免违反法律,而不是改变患者。
对于周围患有此类病症的人,需要的是更大的爱心,能够深入他内心的那种爱和接纳,而不是表面上的照顾,才有可能使他发生一些改变。所以,难在不是要改变病人,而是需要周围的人和周围环境的改变。就像治疗自闭症的儿童一样,必须先让治疗者全心的关注和接纳他才有可能使他发生改变。
即使他能够有好转,这个过程可能也会很漫长(可能数十年),要做好心理准备。
来源:心理咨询师许华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