含泪活着,上海一家三口人的惊人奋斗史,感动了整个日本
发表时间:
2019-11-06 10:44:15
作者:
贵州省义门陈氏武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
来源:
酷玩实验室
浏览:
122
含泪活着,上海一家三口人的惊人奋斗史,感动了整个日本
1996-2005年,华人导演张丽玲耗时十年之久,记录下这一家三口的聚散离合,制作成一部名为《含泪活着》的纪录片。这部纪录片创富士电视台历史记录,改变了许多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误解和偏见,荣获“日本放送文化基金奖”纪录片大奖。前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访问日本时,曾给与了这样的评价:“我看了这部纪录片后,深受感动。”一名普通的日本大学生意外地“发现”了它后。投资帮助《含泪活着》走进电影院。上映后,几乎场场爆满,影院大厅里,《含泪活着》影片海报旁贴满了日本观众的观后感。片中有许多日本人已忘却或失去的美德。盼主人公一家幸福!
在最该无忧无虑的童年,他赶上了3年自然灾害,吃了上顿没下顿。
在最该读书的年纪,他又赶上了上山下乡,离开上海去了安徽的一个山沟沟里,每天干超过10小时的农活。

好不容易回到上海,他白天要工作,几乎每晚都在单位的夜校度过,文化课从初中补习到高中。他只想通过知识改变命运,但却因为年龄过大,没有一所大学可以接纳他。他卑微地在食堂做一名炊事员,靠每月不足100元的工资,支撑一家三口的生活。
直到1989年,这年他35岁,黑暗的人生似乎终于开始被幸运女神眷顾——他花5毛钱买到了一份日本高校的招生资料。
他紧紧抓住这根救命稻草,渴望借此改变自己的人生,妻子也全力支持他。
于是,他们花了2个月的时间,借遍了每一个亲戚朋友,终于凑齐了42万日元,这相当于他和妻子不吃不喝15年的工资。
他像一个狂热的赌徒一样,把整个家庭的命运,押注在了那个“街上到处捡彩色电视机、冰箱、微波炉”的发达国家日本。
他相信,到那里留学镀金,毕业回国后会有更好的发展;他相信,他将来可以赚到很多钱,给家庭闯出一条路。
像他这样努力奋斗的人,到了这里,本该是一个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故事。
然后,他用15年打黑工的钱,把女儿送去读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,本硕博8年,如今一家3口定居美国。
在群众的呼声中,纪录片在整个日本院线上映。深夜11点座无虚席,播放结束皆是满场掌声,热度甚至超过了同期上映的《阿凡达》。
在高自杀率的日本,很多人看完影片后,嘲笑想要自杀的自己真的好矫情。
这个片子里没有惊心动魄,没有特效艺术,只是一个三口之家最质朴和真实的故事。
但是如果你对生活充满迷茫,充满抱怨;如果你对爱情的真谛充满疑惑;如果你对父母有种种不解...我想,如果只去一个地方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,那一定是这部90分钟的纪录片——《含泪活着》。
丁尚彪租了一个靠近铁路的最便宜的一居室,老式的木制阁楼,没有卫生间。

女儿名叫丁晽,寓意像太阳一样充满光明,老丁把上学改变家庭命运形容为一场“接力赛”。现在棒交接到他手里,他想尽力跑得远一些,“让女儿可以轻松跑下去”——意味着,他要靠打黑工赚钱,支付女儿的留学梦。
只能白天在工厂做基础的工作,晚上到餐馆里刷碗,周末就去做清洁工作。一天十几个小时的忙碌,等到工作结束,已是深夜12点。
他每天吃的饭是前一天买的最便宜的菜,晚上做好之后,吃一半,剩下的留着做第二天的午餐。深更半夜,澡堂子早就关门了。再说了,丁尚彪也舍不得花钱洗澡。他就在厨房里,拿个塑料袋围起来洗,这样不会漏水到楼下。
住在铁轨边,火车时不时就轰隆隆的响,轻度睡眠的人根本睡不好。
但是,起床-吃饭-上班-睡觉,这样的日子,丁尚彪一过就是8年。家里都劝他回去,但是丁尚彪是黑户,离开了就再别想回去。丁尚彪解释说,“钱都寄回家里了,你有什么不放心的。”的确,丁尚彪8年没请过一次假,唯一的休息日,都是“汇款日”,8年的积蓄,除却简单的日常开销,悉数寄回了上海。
他寄回上海的钱,妻子陈忻星除了还债,剩下的都存了起来。
8年来,陈忻星和女儿丁晽,靠着她在针织厂微薄的工资艰难过活。
做饭要到楼下的公共厨房,女儿在家吃饭的时候,她家做点好的;女儿不在,她就白面条里放点盐和酱油凑合。每天除了工作,操持家务,照顾女儿,大事小情她都要操心。
修下水道,换灯泡,原本以为自己一辈子都不会做的事情,她都能干了。
夜深人静的时候,也会让她忍不住会胡思乱想,这么久都不回来,老丁不会“外边有人”了吧。
但所有的这一切,都不能与外人道,更不能和女儿说,她只能自己咽下去。
老丁想家了,只能看看墙上挂着的女儿的照片;家人想老丁了,就放一遍他从日本给女儿点的生日歌:
老式收音机里流淌出的温柔声线,是这个沉默的丈夫和父亲,能想到的最浪漫的弥补。
2004年,开往阿寒町的巴士上,摇摇晃晃地坐着仅有的一个乘客——丁尚彪。这一年,女儿即将博士毕业,成为一名妇产科医生,已经完成使命的丁尚彪,终于决定结束15年的异国生涯,离开日本。离开之前,他想去看看导致他人生巨变的边陲小镇阿寒町。日语学校关闭了,曾经的教室、宿舍都还在,但周边长满了杂草,一切历历在目,从这里开始,他过了轰轰烈烈又平平淡淡的15年。在丁尚彪为《留学生新闻》撰写的《北海道大逃亡》一文里提到过,阿寒校首批56名学生,半年后只剩下了7人。“阿寒町町民的殷切期望,中国学生的美好愿望,就这样在文化、经济落差的强烈冲击下,在相互不能理解的思维意识中化为泡影。”因为人口持续减少,阿寒町最终并入了隔壁钏路市,从行政版图上彻底消失。
05
女儿博士毕业后,在美国休斯顿医院,当了一名妇产科医生。2008年,丁晽结婚,丁尚彪夫妇随后也来到美国,分居多地15年的家人,终于团聚。
现在,一家人都已拿到绿卡定居美国,丁琳成了一名出色的妇产科医生也已结婚生子,有了幸福的家庭。

他们用15年的时间,书写了一个平凡人改变命运的传奇。
语言不通的他,去建筑工地背垃圾,去中国超市跟车送货扛箱子,去韩国饭店洗碗打杂,去日本饭店当厨师。

但他并不以为苦,而是觉得这是了解融入美国社会的机遇。
他想交几千块,去宾馆培训学校。但老丁一句英语都不会,人家不收。
他让女儿帮忙写去宾馆的英语简历,女儿让他好好歇着。
于是,他拿着谷歌翻译自己写了简历,大雪天第一个去排队面试,连厨师长都被感动了。
面试电话听不懂,他就让路边华人帮忙翻译;录用通知看不懂,他就拿到培训学校去请教。
结果一句英语都不懂,一分钱没有花,老丁进入了五星级宾馆工作。
他也曾受过同事凌霸,但他做了很多份外的工作。还靠着自己在日本的工程经历,帮忙修好了饭店的很多器材,为宾馆省了很多笔钱。慢慢地,他赢得了很多同事的尊重,成为了宾馆里的“三朝元老”,再没有人敢欺负他。如今,他在美国高级酒店当洗碗工已近7年,还获得了纽约宾馆业协会颁发的优秀工作奖。拿着这个奖,到任何宾馆都会优先录取。
尾声
一个自学完了初高中所有课程,却因为年龄过大而不能参加高考的人;一个透支了家庭未来15年的收入,却被现实狠狠“欺骗”的人;一个想要用双手改变命运,却不得不在异国打了15年黑工的人...但好在他够坚强,够勤奋,够拼命,好在他有一个和他一样坚强和拼命的妻子,还有一个和他一样努力拼搏的女儿。于是,这一家3口,用他们的努力和坚守,奋斗出了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。这是一段“苦心人,天不负,百二秦关终属楚”的振奋传奇;这是一首“你若不离不弃,我必生死相依”的感人情歌...这是送给千万平凡却奋斗着的生命,一份最真诚的礼物。
点击右上角
分享给朋友吧
含泪活着,上海一家三口人的惊人奋斗史,感动了整个日本
含泪活着,上海一家三口人的惊人奋斗史,感动了整个日本
长按图片保存/分享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