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表时间: 2019-11-25 11:52:00
作者: 义门功夫
来源: 兜妈爱叨叨
浏览:
抑郁症,是近些年来最常听到的一个词。
原本以为只有成年人才会被这种病困扰,没想到连9岁的孩子也深受抑郁症的困扰。
小陈是一名精神科的医生,他们医院每年要接诊几千名精神类的患者,其中青少年与儿童就占了一半。
而最小的一个孩子小叶才9岁,因为父母一直希望她以后能出人头地,为家里争光,从小就让她参加大大小小的培训班,努力提高学习。
因为背负着父母的期望,小叶在学习上从来都不敢懈怠。
每天学习的十一点还不算,周末也很少和同学出去玩,都是在各种辅导班中度过。
如果哪一次考试没有考好,小叶就会非常自责,觉得自己对不起父母的培养。
在这种高压的环境下生活,久而久之,孩子的身心健康怎么可能得到保障呢?
抑郁症正在毁掉千万个家庭
每个家长都有一颗望子成龙、望女成凤的心,可是从小就让孩子背负那么大的压力,难怪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都患上了抑郁症。
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与世界卫生组织最近发布的一组数据表明,“全球大约每5个青少年中就有一个正在遭受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。”
目前,在全球12亿10-19岁青少年群体中,约20%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;
10-19岁青少年群体所遭受的疾病和伤害中,约16%由心理健康问题引发;
在中低收入国家,10-19岁青少年中约15%曾有过自杀的念头;
在15-19岁的青少年群体中,自杀已经成为第二大死亡的原因。
少年,越长大越悲伤
在电视剧《小欢喜》中,乔英子说自己“每天晚上都在失眠”、“每一分每一秒都想哭”、“没有办法快乐起来了”……
在这个时候,父母还没有发现女儿已经患上了抑郁症,直到英子离家出走,差点跳江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。
我国青少年健康心理疾病的发病率大约在20%,并且还在逐年增长中。尤其是12-18岁的青少年,心理健康指数在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。
每年至少有20多万的青少年由于心理问题而失去生命,可是真的去就诊治疗的儿童青少年,却还没有5%。
根据心理医生的建议,像乔英子这种抑郁症的根源主要有3个:
首先,是因为梦想的破灭。
英子妈妈平时就对她学习抓得很紧,在大学的选择上也完全不听英子的想法,提前就给她定好了必须要去的学校。
原本青少年的学业压力就很大,活下去的最大动力就是心中的希望,可是梦想已经变成了绝望,又该如何活下去呢?
其次,是来自原生家庭的伤害。
对于父母离异的家庭,不管孩子是跟着爸爸还是妈妈,都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极大的伤害。而且乔英子的妈妈经常说另一半的不好,这对孩子的伤害更是潜移默化的。
即使生活在原生家庭中,如果父母总是在争吵,无法尊重彼此双方,那么孩子在这种环境下长大,内心也会变得敏感脆弱。
第三,是人际关系上的压力。
学业压力、人际关系和知识危机,是压在学生肩上的“三座大山”。成绩不好也没关系,只要有知心的朋友在,至少可以缓解压力,忘记烦恼。
比起《小欢喜》里的乔英子,另外一部剧中患上“重度抑郁症”的杨步凡,除了父亲严厉的教育方式,同学的偏见也给他带来了极大的痛苦。
正如杨步凡的饰演者(郭子凡)所说:“思维迟缓、意志活动减退、认知功能损害、语言流畅性差、食欲减退……也许你不了解它,但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个杨步凡,蜷缩在角落,或许你可以控制它,但他做不到……太难了……”
在青春期的孩子,一些原本是抑郁症的表现被“叛逆”的标签所隐藏,很多时候都得不到周围人的理解,只能一个人默默对抗。
等到父母发现并重视的时候,很可能为时已晚,最后只剩下满心的后悔。
如何发现抑郁症的苗头?
当孩子出现这些情况时,其实就表示有抑郁的可能性,家长一定要注意关注,必要时可以寻求医生帮助。
1. 在学校表现不佳,遭受排挤和霸凌
2. 总是表现出不安、疲劳,睡得不好
3. 开始喝酒或者服用精神类药物
4. 不能集中注意力,总是犹豫不决
5. 对以前喜欢的事、物失去了兴趣
6. 退出家人、朋友的交际圈
7. 容易烦躁、愤怒或者充满敌意
8. 常常哭泣或流泪,感到悲伤或绝望
9. 伤害自己,身上有刀伤或者烫伤等
10. 总是有死亡、自杀之类的想法
给孩子选择,走出小天地
真正称职的父母,能让孩子活出自己的精彩。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,也能及时给与帮助。
心理学教授李玫瑾曾表示,许多家长在与孩子的交流中,最大一个特点就是没有选择:
“你必须怎么样”
“你这个学期要怎么样”
“你下个学期要怎么样”
每天做什么事情,家长已经全都给规划好了,孩子几乎没有选择性。
在孩子的面前只有一条道,他们是走还是不走?如果走不下去的了,他们又能怎么办?
所以,家长可以这样对孩子说:这个假期,咱们拿出一半时间学习,剩下的时间你想干什么都行,好不好?
这样看似给了孩子选择,其实已经设下了局,但是孩子也会感觉到被尊重了。
此外,还有一点也常常被家长忽视,青春期的孩子如果缺乏运动,也容易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。
对于一个孩子来说,最大的幸福就是来自父母的支持与爱,是因为自己的本性而被爱,不是要变成父母所期待的样子才能得到赞许。
来源: 兜妈爱叨叨